网站首页 > 产业分析> 文章内容

重磅!【华泰全行业100页深度】(上)行业集中度:格局重塑以龙为首

※发布时间:2017-9-2 13:28:52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策略戴康:供给侧与杠杆再分配趋势下,民资领域优势龙头将继续受益于行业集中度提升与中周期盈利修复。近年来传统制造业出现明显的产能出清,低集中寡占型行业数量增多,龙头股市占率与盈利能力双升。典型行业包括:钢铁、铝、化工、白色家电、半导体和其他元器件、航运港口等。继续配置“

  有色:供改与环保促供给收缩,行业出清和整合,供需再平衡(北方稀土/中科三环等)。原材料:煤炭从政策主导去产能,到先进产能,维持量价合理水平;钢铁供给侧国进民退,行业产能利用率提升,产业链话语权提高;水泥行业协同增强,去产量与集中度提高,为去产能赢得时间。化工刘曦:落后产能逐步淘汰,行业集中度提升,带动行业协同与景气回升(万华化学/桐昆股份等)。

  机械章诚:工程机械龙头控制力持续加强,规模优势突出,强者恒强,挖掘机(三一重工)装载机(柳工)最为明显。军工王超:军民融合战略打破行业高度垄断,看好民中的航空航天技术民用化和军机产业链(中航飞机等)、民参军(新研股份等)。

  行业集中度衡量市场份额向龙头企业集中的程度,常用指标包括CRn指数、HHI指数等。近年来传统制造业出现明显的产能出清,市场整体的行业集中度正在上升,低集中寡占型行业数量增多。行业集中度拐点向上的行业包括:钢铁、铝、化工、白色家电、半导体、其他元器件、航运港口等。行业集中度上升往往伴随业绩增速上行。杠杆再分配趋势下,民资领域优势龙头将继续受益于行业集中度提升。

  行业集中度衡量市场份额向龙头企业集中的程度。学术上衡量市场集中度的指标有CRn指数、HHI指数、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熵指数。CRn指数和HHI指数应用最广。

  行业集中率CRn指数:该行业的相关市场内前N家最大的企业所占市场份额的总和。该指标在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是市场结构和市场的重要衡量指标,能够反映市场竞争和垄断的程度。在实际应用时,行业集中率可以有不同的计算方法,例如可以计算产量集中率、产值集中率、销售额集中率、销售量集中率、资产总额集中率、从业人员集中率等。比较常见的行业集中率有CR4,CR5,CR8等。实际操作中比较容易测量,并且计算简便易行,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但仅考察了行业龙头的市占率,却不能充分反映企业规模分布的差异。

  根据美国经济学家贝恩和日本通产省对产业集中度的划分标准,将产业市场结构粗分为寡占型(CR8 ≥ 40)和竞争型(CR840%)两类。其中,寡占型又细分为极高寡占型(CR8 ≥ 70%)和低集中寡占型(40%≤ CR870%);竞争型又细分为低集中竞争型(20%≤ CR840%)和分散竞争型(CR820%)。

  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指数):行业内所有企业的市场份额的平方和。市场份额可是总营收口径、总资产口径等。

  这一指标可以较好地测算某一产业中的厂商规模离散度。相比于其他产业集中度的测算指标,赫芬达尔- 赫希曼指数具有以下突出的特点:

  1)当某一产业由独家企业进行垄断时,HHI指数为1;当产业中所有企业规模相同时,HHI指数为1/n。也就是说,HHI指数在(1,1/n)的区间内变化,数值越大,则表明企业规模分布的不均衡度越高。

  2)HHI指数兼具绝对集中度指标和相对集中度指标的优点。指数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市场份额变化的反应比较,而对中小型企业市场份额的小幅度变化不,也就是说该指数的稳定性较好,但同时又能反映出产业内企业的相对。事实上,在实际计算时,往往是测算行业内最大的50 家企业的情况。

  洛仑兹(Lorenz)曲线:市场中由小企业到大企业的市占率的累积百分比曲线。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最初是用来刻画收入与财富分配的不平等程度或差距程度,在金融领域可用于刻画市场集中度。

  洛伦兹曲线与对角线重合,代表企业规模完全相等,市场集中度低;越凸向右下角,企业规模分布不均匀度越大,市场集中度越高。

  基尼(Gini)系数:根据洛伦兹曲线计算的指标,等于洛伦兹曲线与对角线围成的面积与对角线右下方三角形的面积之比。基尼系数介于0~1之间,基尼系数=0:洛伦兹曲线与均等分布线重合,即所有企业规模完全相等;基尼系数趋向于1时:企业的规模分布越来越不均等。直观地反映了某一行业内所有企业的规模分布状况。可能会出现一些特殊情况使得基尼系数不能如实反映行业集中度。

  EI指数的取值范围是[0,+∞)。极端情形下,当行业为完全垄断时,EI=0。熵指数越小,则表示系统越发不均衡,产业集聚度越高。EI指数计算较为复杂,数据获取难度较大。

  1)少数早期学者认为,集中度最低的完全竞争市场最有利于资源配置。从20世纪30年代张伯伦和罗宾逊夫人的不完全竞争理论,到“二战”后以Mason, Bain和Scherer等人的SCP分析框架和“集中度-利润率”为代表的哈派,从企业间共谋和市场进入壁垒等角度,认为集中度最低的完全竞争市场最有利于资源配置和社会福利,集中度最高的完全垄断市场最不利于资源配置和社会福利。

  2)更多学者认为,高集中度产业效率更高。学派的Stigler, Demsetz和Brozen等人着眼于“集中度-利润率”,认为高集中度产业中的高利润主要原因并非资源配置效率,而是大企业生产的高效率。新制度学派认为现实中生产的不断集中和大企业的不断涌现,实质是企业与市场两种手段基于节约交易费用原则不断相互替代的结果,企业规模扩大、产业集中度上升和市场垄断因素增加往往是效率提升的标志。动态竞争理论学派认为集中和垄断的企业在提供新产品、引入新技术等方面的贡献远大于其可能造成的社会福利损失。可竞争市场理论学派认为只要保持市场进入的完全,且不存在特别的进出市场成本,潜在的竞争压力会任何高集中度产业中的企业采取高效率的竞争手段。

  结合我国经济发展情况来看,行业集中度的提升,是经济发展的必经之。我国过去30多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几乎每个竞争性行业都经历了大量企业进入、行业高速增长、集中度降低的过程,而后产能趋于过剩,同质化竞争过度,企业盈利能力低下,资产负债表恶化,大批企业倒闭退出。过去几年,随着中国经济增速下降,全球金融危机后我国出口增速放缓,行业出清的速度在加快。而近期供给侧结构性与环保督查力度的上升,又加速了这一过程。

  A股低集中寡占型行业数量正在上升。我们以A股上市公司营收口径计算CRn指数。对比2016年和2010年,一级行业中极高寡占型行业数量由6个增加到9个,低集中寡占型行业数量由10个增加到15个,高集中度行业数量增加。相反,竞争型行业数量由12个锐减到5个,低集中度行业数量锐减。从这点来看,A股市场整体的行业集中度上升。

  1)在竞争型市场结构中,产品同质化强,企业规模和盈利能力水平较为接近,市场对企业的估值来自于产品技术的革新和企业经营的新突破,市场给有发展前景和空间的企业更高的估值;比如传媒、医药生物行业。

  2)低集中寡占型竞争结构中,龙头企业具有各自的竞争优势和规模效应,为了能够挤占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这些企业会选择(1)巩固自己原有竞争优势,(2)兼并重组或丰富产品线以获得更多细分市场的份额。低集中寡占型竞争中,估值溢价来自于企业竞争壁垒的强化或兼并重组扩张产业线的战略规划。比如汽车行业。

  3)极高寡占型竞争结构中,进入壁垒较高,寡头之间地位和份额稳定,经营决策会相互影响,市场通常给予这类寡头企业较低的市盈率,且寡头之间市盈率差异不会太大。行业的发展有赖于行业整体性经营效率的提升和盈利能力的改善,如采掘行业。

  煤炭、纺织等传统制造业企业数大幅下降。四万亿大放水后,传统行业出现明显产能过剩情况,在持续多年的盈利下行周期中,以纺织业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业出现明显的产能出清。

  我们认为当前处在以制造业为代表的中周期内生性修复的初级阶段,详见8月5日《崛起吧,制造》等五篇制造为王系列报告,产能周期拐点下制造业盈利能力的可持续性增强。

  我们在8月2日报告《“3+2”视角掘金制造业》中从“3+2”(现金流/存货/产能+资产负债率/行业集中度)五大视角,关注“金色化工”组合(银行/有色/化学原料/工程机械)。

  我们以上市公司营收口径计算CR4和HHI指数发现,行业集中度出现显著拐点向上的典型行业包括:

  行业集中度的驱动因素,除了竞争性行业中的产能自然出清之外,还包括供给侧(如钢铁)、国企推进的资产整合(如航运港口)。

  通过梳理2010年以来的行业集中度(CR8)和行业营收增速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上游的有色,中游的钢铁、化学原料、机械设备,下游的家电都出现了行业集中度快速上升伴随着业绩增速的快速上行。我们认为中游制造业正在经历产能周期的初级阶段,将推动盈利能力的可持续修复。

  2)在部门和居民部门稳杠杆和降杠杆背景下,流动性将转移至资产收益率和资本开支底部回升的企业部门;

  3)供给侧结构性、国企和产能过剩领域降杠杆背景下,流动性将逐步从国资主导领域向民资主导领域转移。

  民资领域龙头将继续受益于市占率与盈利能力提升。民资主导的竞争性行业经历过产能自然出清之后,已经进入自发性资本开支扩张周期,我们尤其看好产能和库存周转率拐点上行、自发进入资本开支扩张周期的中游制造行业的中周期盈利修复,继续推荐配置“金色化工”组合(银行/有色/化学原料/工程机械)。民资领域龙头股在这轮产能出清过程中,凭借日益提升的市场地位,盈利能力不断提升,享有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融资便利。继续关注有色金属行业龙头(中国铝业/北方稀土)、化学原料龙头(万华化学)、工程机械龙头(柳工)。

  有色自全球金融危机后持续低迷,2015-2016H1很多子行业更是经历了大规模亏损;行业出清和整合,确立景气底部的同时市场集中度提升,龙头企业对行业的供需调节作用显著增强。国家也清晰认识到重化工业亟待重塑,供给侧和日趋严厉的环保督查应运而生,加速小乱脏产能的出局并妥善安排就业,供需持续改善,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行业步入上升景气,龙头企业有望享受量价齐升,最为受益。关注:北方稀土、中科三环、中国铝业、洛阳钼业。

  看似正常的开工率,其实是较为无序的扩张。平心而论,历史上电解铝开工率并不低,大多数时间可维持在80%以上的开工率,看起来并不像一个产能过剩的产业。但同时也可以看到,近6年来电解铝产量的复合增长率高达12%,产能的扩张速度要高于历史需求增长的,因此每年都略有过剩,落实到铝企的盈利状况也差强人意,大部分电解铝企业近年来ROE水平都在个位数甚至为负,这是现状。

  民企的迅速涌入使得行业的竞争格局加剧。相比煤炭钢铁,电解铝行业最大的特点在于民企数量和规模都较大,目前光宏桥和信发两家民企的产量之和就超过1000万吨,占电解铝总产量近三成。由于铝行业进入门槛低,盈利可观,民企迅速扩张,也造成老龙头企业(中国铝业)市场份额的下降,到2014年魏桥产量已正式超过中国铝业成为国内电解铝产量最大的公司,这一趋势同样发生在氧化铝领域。

  供给侧将重塑铝行业。不论是电解铝还是氧化铝,其下游需求增速均较快,但更快的供给给市场带来冲击,造成行业盈利水平下降。供给端的主要问题在于产能无序扩张,未进行合规备案,环保不达标、配套电厂运营不规范的产能行业,使得企业之间在并不公平的轨道上竞争,本次供给侧的重点也是从产能的规范化着手,预计将清除至少400万吨以上的违规产能,行业的供需格局将从过剩回归到紧平衡甚至略供不应求的状态。同时加强环保的督查,补缴之前未曾缴纳的电力基金费等,企业的竞争和责任承担将趋于公平化。由此,我们将会看到新增产能的疯狂扩张将得到较大遏制,行业的供需格局将得到重塑,合规化程度较高的国企诸如中国铝业、云铝股份、神火股份竞争档位将不断提升。

  2017年,六大稀土集团整合已完成,资源控制率接近100%,市场集中度提升。2011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促进稀土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随后工信部提出组建“1+5”全国大型稀土集团方案。2014年底6大集团稀土集团组建实施方案均获批准。2015年初,工信部提出到2015年底前6大稀土集团要整合全国所有稀土矿山和冶炼分离企业。2016年10月18日,稀土“十三五”规划正式出台,明确2020年底6大稀土集团完成对全国所有稀土开采、冶炼分离、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整合。

  国内磁材行业产能格局相对固定,行业集中度逐渐提升。稀土最大的下游应用为稀土永磁增速保持在10%以上,主要动力来自于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新增需求,传统行业增速稳定。当前国内磁材行业经过成长期和成熟期已形成稳定的行业格局,并且逐渐步入供过于求状态,小型磁材企业或者缺乏竞争力企业逐步出清,产能集中度提升。

  中国每年的锌矿产量约占全球的三分之一,但仍不能满足自身的需求;过去几年内,全球前十家锌精矿生产商产量总量占全球比例超过60%,嘉能可等矿业巨头的生产行为对全球供应更是具有较大影响。2015年内海外部分铅锌矿山资源枯竭,逐渐停止生产,同时由于嘉能可于2015年宣布矿山减产计划,因此2016年全球锌精矿矿山产能减少近100万吨,占2015年精矿总产量的7%以上。在供应收缩驱动下,锌价出现快速上涨,至17年仍处在高位。

  钴属于较为稀有的金属资源,在全球的分布较为不平衡,非洲地区的刚果(金)地区拥有全球48%的钴矿资源。钴矿以伴生为主,来源主要由铜钴和镍钴矿伴生构成,全球共有60%的钴矿产自铜钴矿,23%产自镍铜钴硫化矿,15%来自红土镍钴矿。由于特殊的资源分布情况,钴的矿产在地域和企业上均具有较强的集中性,以刚果(金)为首的前五大生产国矿产量占全球比例一直维持在70%以上的高位。

  北方稀土是我国乃至全球最大的稀土产品供应商,控股股东包钢集团占股38.92%。公司依托股东所掌控的白云鄂博稀土资源,形成涵盖稀土原料、稀土功能材料和应用产品的完整产品体系。目前有稀土原料产能8万吨、稀土功能材料产能3.8万吨。2017年获得稀土矿产品和冶炼分离产品生产总量计划5.95万吨、5.01万吨,分别占全国总量控制指标的57%、50%。2017年北方稀土与包钢股份签署稀土精矿供应合同,明确上半年采购价为不含税9250元/吨,独家供应价格优势明显,预计未来稀土精矿的采购价基本稳定。2017H1公司精选产业链上游企业并购,整合控股甘肃稀土、收购四会达博文实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公司主要从事钕铁硼永磁材料及应用产品的研发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计算机、家电、风电、通讯、医疗、汽车等领域。公司拥有稳定的稀土原料供应渠道,报告期内通过淘汰孟县落后产能、加大高端市场开发力度、增加中高端产品产能产量等措施改善盈利能力。公司目前尚有两个在建项目中高端产能各2000吨,盈利改善仍将持续。公司与日立金属株式会社在江苏南通合作设立的合资公司,于2017年4月初正式运营,其设计产能2000吨,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2016年底公司与特斯拉签订了三年采购条款。公司现有产品结构中55%为汽车电机,具备客户基础,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容量的扩大,公司新能源驱动电机用磁材订单有望保持高速增长。

  铝价涨,氧化铝和电解铝双弹性。供改或导致电解铝和氧化铝价格双涨,氧化铝的价格波动可能更大,除300万吨电解铝产能外,公司是国内最大氧化铝生产商,业绩弹性大。供给侧长逻辑(国进民退)最受益标的,合规程度高,成本在行业成本档位中不断下移。行业新增产能将受严控,但公司仍有新增产能,且合规程度高,将显著受益。

  公司主要从事铜、钼、钨、钴、铌、磷等矿业的采选、冶炼、深加工等业务,拥有较为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条。公司于铜钴价格低迷时,通过购买港麦克米司旗下公司100%股权成功获取持刚果(金)TenkeFungurume矿56%股权。该矿区是全球范围内储量最大、品位最高的铜钴矿产之一,公司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钴生产商,年产钴金属量超过1.6万吨,享有较强的上游资源话语权。

  煤炭行业方面,在经历了哀鸿遍野的2015年后,通过以276政策为核心的去产能方针,迅速收紧供给,但是煤炭价格的急剧攀升直接盈利能力冲击了下游企业,使得发改委从去年年底开始产能以缓解供给压力。我们认为现阶段煤炭行业的产能如果得道充分可以可以匹配需求并使煤炭价格保持在合理的价格水平。

  钢铁行业方面,民营企业在4万亿的刺激下产能盲目扩张后,前十企业市场份额从2010年的49%迅速下降至2015年的34%。我们预计从2016年开始大规模产能出清将结束,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将是行业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将进一步提升钢铁行业的产能利用率,提高产业链上的话语权,使钢铁行业的利润维持在良好的水平。

  水泥行业方面,在没有实质意义上主导去产能的背景下,提高行业集中度以及提升行业协同成为了水泥行业的重要手段,水泥行业前十大企业市场份额已由2010年的31.5%提升至16年底的57%,同时企业之间也更加注意协同,共同进行错峰生产以及减少熟料外销以控制产量并挤压粉磨站,使得水泥行业得以维持稳定利润,但去产能目前仅有初步计划,尚且任重道远。

  运输瓶颈放大供需矛盾,产能扩张造成产能过剩:2002年-2012年,煤炭行业受益于需求大幅增加走过了黄金十年。而铁运力的瓶颈放大了供需矛盾,煤炭价格快速攀升并直接刺激了对煤炭投资建设的热情,煤炭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长时间维持高位,也为近年来的产能过剩埋下伏笔。新增产能在2010年-2013年达到高峰,平均每年的新增产能达到4亿吨上下。与此同时,煤炭需求经过短时间回暖,增速从2011年开始收窄,铁运力不足的情况在神华铁线的开通和国铁运力的提升下得到缓解,煤炭供需从供不应求转向供大于求。截止2015年底,动力煤主产区亏损面达86%,炼焦煤亏损面达96%。

  供给侧下的再平衡:2016年,煤炭行业率先开展供给侧1)淘汰过剩产能,2)276个工作日减量化生产,3)违法违规产能的停产停建。由于过剩产能大部分处于停产状态,淘汰所造成的产量影响非常有限。但是276个工作日的减量化生产和违法违规矿的停产停建迅速且大幅削减了煤炭有效供应量,使煤炭价格从年初最低的364元/吨最高升至742元/吨。对煤炭供需判断的偏差和对供给侧措施影响的预期不足,使得煤炭价格大幅超出所希望达到的效果,直接造成对下业成本的盈利水平的冲击。为重新平衡煤炭供需以及上下游产业链盈利水平,发改委从2016年10月份开始通过先进产能和取消276工作日的生产来增加煤炭供给。我们认为由于今年连续的生产扰动了煤炭产量的,从而造成了供需紧平衡的,而实际产能如果完全是可以匹配需求并使煤炭价格保持在合理的价格水平。

  4万亿推动民企井喷式生长:2005年发改委发布《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提出产品结构调整,推进结构调整,改善产业布局。结构调整方向为提高高附加值的板带产品,淘汰落后的劣质建筑材。2009年金融危机之前,国内钢铁行业的发展方向定位为提高板带比,从而造成了板材产能规模大幅增加,且集中于国有企业。2009年之后,在四万亿的刺激下,国内用钢需求随着基建和房地产领域的快速发展迎来爆发似的增长,尤其是建筑用钢。由于长材生产技术壁垒较低,投资回收期短,民营企业快速进入长材市场加速产能扩张。与此同时,钢铁行业产业集中度出现明显下滑,“十二五”期间我国前10家钢铁企业产业集中度由2010年的49%降至2015年的34%。根据全联冶金企业商会的数据统计,2015年国内民营企业粗钢产量为4.5亿吨,占全国粗钢产量的56%。

  长材板材全面过剩:板材的过剩主要来自于2005年以后为迎合国家产品结构调整的意图,大型企业对板材产线盲目追求,而板材的需求又需要靠消费的转型升级来提高,造成了板材产能的过剩。而民营企业在2009年以后崛起同时也造成了长材产能无序扩展,以地条钢为代表的低成本低质量建筑钢材产品大量涌入市场。到2014年,前期产能建设基本完成开始投产,但是需求却开始掉头向下,造成了长材产能的过剩。从产能利用率和盈利水平来看,国内钢铁行业的供需不断恶化。

  国进民退,民营企业扛起去产能任务大旗:2016年全国钢铁行业去产能目标设定为4500万吨,根据各个省市先后发布的钢铁产能压减方案,炼铁和炼钢去产能目标分别问3787万吨和7227万吨。中钢联调研数据显示,2016年去产能任务中民营企业占比高达88.6%,其中炼铁产能为2620万,炼铁产能为5559万吨,分别占70.9% 和80.2%。今年去产能的重头戏-地条钢,全部为民营企业,据发改委统计,全国地条钢产能为1.2亿吨。我们预计到今年为止,大规模的钢铁行业产能压减将结束,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将是行业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将进一步提升钢铁行业的产能利用率,提高产业链上的话语权,使钢铁行业的利润维持在良好的水平。

  在没有实质意义上主导去产能的背景下,提高行业集中度以及提升行业协同成为了水泥行业的重要手段,水泥行业前十大企业市场份额已由2010年的31.5%提升至16年底的57%,同时企业之间也更加注意协同,共同进行错峰生产以及减少熟料外销以控制产量并挤压粉磨站,使得水泥行业得以维持稳定利润,但去产能目前仅有初步计划,尚且任重道远。

  在中国经济告别了双位数的高速增长后,水泥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逐渐出来。根据水泥协会统计,截止2017年6月,我国水泥熟料生产企业1280家,水泥粉磨站企业2173家,全国熟料产能20.2亿吨,水泥产能38.3亿吨左右。2016年我国熟料产能利用率仅68%左右,水泥产能利用率仅62.7%左右,水泥熟料产能均过剩30%左右。同时,目前我国已核实在建熟料生产线亿吨。除了熟料产能过剩外,中国水泥制品相对较低的标准使得水泥生产中混合材比例明显高于发达国家,这也加剧了中国水泥行业的产能过剩。

  长期以来,由于水泥行业规模远小于钢铁和煤炭,并未过多参与或主导水泥行业去产能进程,国家工信部强制淘汰的水泥产能主要以小型粉磨站和落后立窑为主,并未涉及新干法熟料生产线,因此多年以来,水泥行业的去产能实际以行业自发的错峰生产去产量为主。直到去年国务院发布建材十三五指导意见以及今年7月的安徽去产能大会上,水泥行业才初步拟定了十三五期间的去产能目标。目标要求2017年至2020年水泥行业需清退熟料产能3.93亿吨,占目前熟料产能的20%左右。其中,,山西,内蒙和新疆由于产能过剩程度严重,成为去产能的主要省份。尽管初步目标已经拟定,但是今后仍然需要具体措施去执行。去产能基金是目前行业比较认可的方式,但是具体执行也有难度。

  除了强制的环保限产外,提升集中度以及行业协同是水泥行业控制产能产量及提升行业利润水平的重要手段。公司可以通过兼并收购迅速提升市场规模,获得更好的定价能力和成本管控倒逼高成本企业退出,同时也可以通过行业协同,进行错峰生产,同时减少熟料外销量,提升粉磨站成本,倒逼高成本粉磨站退出市场。经过多年的整合,前10大水泥企业熟料产能集中度已经由10年底的31.5%提升至16年底的57%。

  2016年,华北量大水泥企业金隅和冀东进行了合并,合并后金隅冀东在京津冀地区熟料产能7100万吨,市场份额提升至55%左右。金隅冀东合并后,通过整合经营销售降低了成本,而市场份额的提升为华北地区水泥旺季涨价提供了更加的基础,自2016年四月后金隅冀东水泥业务吨毛利大幅提升,同时金隅冀东合并后,冀东计划逐步关停2500吨以下的低效熟料生产线,缓解京津冀市场产能过剩的情况。

  华润水泥和海螺水泥是华南市场两家最大的水泥企业,以熟料产能为准,两家企业华南地区市场份额分别为25%和17%。2015年,华南地区水泥需求下滑,华润与海螺为争夺市场份额,价格竞争十分激烈,导致15年华南水泥市场价格崩塌。2016年,海螺与华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双方的竞争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共同减少华南地区熟料外销并协调当地错峰生产,于是华南地区水泥市场于2016年下半年起重回强势。

  水泥行业成功的去产量,使得行业利润水平稳定,同时也使得各大企业对控制产能和行业协同的重要性达成了空前一致的共识,这为最终的去产能奠定了的基础。除了已经提及的去产能基金外,我们预计另外可能的去产能手段包括:1)水泥通过生产许可证的办法划定落后产能进行关停,2)提高水泥制品质量标准清退落后企业。成功的去产量为最终的去产能争取了时间,但去产能仍然任重道远。

  化工板块子行业众多,但自2015年来,由于多数子行业持续低迷,整体新增产能投放趋缓,叠加今年以来货币政策趋紧,环保要求提升推升运营成本,大部分化工子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但由于子行业成熟度的高低及主要产能分布地区的差异,行业整合的速率和程度各有不同。

  我国PVC产能以电石法为主,2016年约占全国总产能的82%,乙烯法占18%。由于电石法所依赖白灰、兰炭资源大多分布于我国西北地区,因此规模较大的PVC产能亦集中于这些地区,目前我国PVC总产能约2046万吨,其中新疆中泰化学、新疆天业及湖北宜化(PVC产能约80%位于新疆、及青海)位居前三,分别拥有220、120及115万吨产能。

  PVC多用于管材,型材等制造,其需求约60%来自建筑行业。由于2008年以来PVC行业产能持续投放,而国内房地产需求增速下滑,行业盈利也自2008年以来持续下台阶,并在2013年跌至谷底。2014年起PVC落后产能逐步淘汰,行业盈利水平逐步提升,由于龙头企业具备规模优势,且一体化产业链带来更强的风险抵御能力,行业集中度也自2013年以来持续提升,2016年CR4已自2013年提升9.0pct至27.6%。受资源及国家产业政策,PVC行业新增产能投放仍将保持低速,伴随行业龙头协同性增强及并购整合的开展,预计集中度仍将提升。相关公司包括:中泰化学、新疆天业、内蒙君正等。

  2016年我国纯碱约52%用于玻璃制造过程(重质纯碱),其他需求来自于洗涤剂、氧化铝、造纸、染料、食品等领域(轻质纯碱为主)。无论是氨碱法还是联碱法,纯碱的生产均需要用到液氨、原盐及动力煤、液氨在我国多以煤为源头生产,因此我国纯碱产能多分布于山东、、河南及青海等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

  2011年5月,工信部颁布《纯碱行业准入条件》,要求纯碱新建产能中,氨碱法不得小于120万吨,联碱法不得小于60万吨。我国纯碱新增产能投放亦自2012年以来大幅趋缓,2013年以来,伴随下游需求减弱,高成本产能逐渐退出,目前国内总产能约3007万吨,CR4在27.3%,与2012年相比变化不大。后续伴随国内地产投资的逐步回暖,纯碱行业供需将趋于均衡,行业盈利难以大幅提升的背景下,龙头企业仍将是市场主要供应力量,相关上市公司包括:三友化工、山东海化、双环科技等。

  涤纶长丝是纺织品的主要生产原料,其上游为PTA及乙二醇,主要来自炼化的产物PX及乙烯,基于其上下游特征,我国涤纶长丝企业多分布于江苏、浙江地区,2016年全国总产能3661万吨,其中桐昆股份(440万吨)、新凤鸣(275万吨)、盛虹化纤(165万吨)、恒逸集团(165万吨)占行业前四。

  我国涤纶长丝总产能自2011-2015年持续低迷,行业低端产能逐步出清,而新增产能多来自于龙头企业的扩产。2016年以来,伴随行业供需均衡,油价整体底部回升,涤纶长丝行业景气回升。由于龙头企业具备整体产业链优势,且产品门类齐全,研发实力较强,经过行业低迷期的调整后,其份额逐步提升。根据统计,2016年CR4已达30.4%,较2012年底部提升5.0pct,后续伴随龙头企业逐步扩产并整合部分中小产能,行业龙头集中度仍有上升空间,预计充分受益涤纶长丝景气回升。相关上市公司包括:桐昆股份、恒逸石化、荣盛石化、恒力股份及新凤鸣等。

  PTA属于石化行业下游,且规模效应明显,目前华东地区新建产能均需在100万吨以上。我国PTA进口依存度在2012年之前始终处于20%以上,产品盈利能力较好。伴随2012年近1140万吨新产能投放后,行业整体明显过剩,企业盈利水平迅速下降。2013-2016年仍有近1600万吨新产能投放,但整体产能增速大幅趋缓。

  目前PTA逐步恢复盈利,行业龙头占比较高,实际有效产能中,CR4接近76.1%,其中逸盛石化以1355万吨产能独占27.7%,未来两年行业新增产能较少,伴随下游需求回升,行业供需趋于均衡。龙头企业在产品价格的主导权上逐步强势,伴随协同性增强,原料PX价格下滑,行业盈利水平有望逐步回升。相关上市公司包括:恒逸石化、荣盛石化、恒力股份及桐昆股份等。

  1)受益于环保引致的供给端收缩,产品景气向上的子行业及公司,如阳谷华泰(橡胶助剂)、辉丰股份(农药)、长青股份(农药)及染料、ADC发泡剂行业相关公司;2)万华化学、桐昆股份、金发科技、华鲁恒升、恒逸石化、荣盛石化、恒力股份等细分领域龙头具备竞争优势,在货币政策趋紧背景下能持续进行内生式发展,伴随行业集中度的提升,议价能力亦将持续增强;3)长期看好国瓷材料等电子化学品细分龙头。

  2011~2016年工程机械行业经历了长达5年的低迷期,行业去库存周期为行业龙头提高市占率提供了时间窗口。2011~2016年工程机械行业市场集中度逐渐向龙头企业集中,随着技术能力的提升,高市占率的工程机械龙头对市场的控制力持续加强,规模优势更加突出。子行业中,挖掘机和装载机体现最为明显,三一重工和卡特彼勒占据国内市场份额从2009 年 1 月的 9.54%提升至 2016年35.67%,双方市占率持续提升;徐工汽车起重机国内市占率超过50%,三一从5年年前的个位数提升到目前的接近20%。工程机械细分领域市场集中度的提升,将有利于淘汰小企业过剩产能,挤出市场份额,龙头企业利用自己的市场地位,实现强者恒强。看好挖掘机行业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的三一重工、恒立液压;装载机&挖掘机行业市占率提升的柳工。

  国产品牌竞争力上升。整体看,市占率向龙头集中,CR4接近50%,呈上升趋势。国产品牌的竞争力也在持续提高,2008年国产品牌市占率尚不足30%,目前市占率已超50%,增速可观。欧美系市占率缓速提升,日系与韩系影响力日渐衰弱。截止至2017年7月,挖掘机前8家企业市占率达75.78%,其中三一重工一马当先,于2012年超过小松成为挖掘机市占率第一的企业,并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目前市占率超过21%。徐挖从无到有,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至9.8%。外资品牌中,卡特彼勒凭借强大的产品力,市场占有率一直维持高位,目前市占率13%;小松市占率持续走低。

  行业市占率前4家的竞争优势巩固。2017年上半年装载机行业累计销量同比增长29%,其中徐工销量6400台,同比增长38.2%,柳工增长约30%,龙工增长50%。行业市占率前4家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巩固。2017年1-7月,龙工市占率超过20%,临工约为15%,徐工约为13.6%,相比 2016年提升8个百分点,柳工约为11%。前4家市占率合计近60%,预计未来行业的集中度将进一步向前四家集中,CR4预计将达到80%以上。

  行业格局基本稳定。起重机行业CR4市占率超90%,前4 家市占率基本维持稳定,徐工稳居第一,市占率始终维持在50%左右,遥遥领先。中联重科与三一重工居二三位,呈缠斗之势。三一起重机从大幅落后中联,到目前已几近追平,持续维持上升势头,但两家市占率预期不会有太大的变动。

  泵车市场集中度高,搅拌车相对分散。混凝土泵车目前主要的三家企业分别为三一(32.5%),中联(13.2%),徐工(8.4%),CR3 占比接近55%,呈寡占格局。混凝土搅拌车行业企业相对较多,目前主要企业为三一(15.3%)、福田(9.8%)、星马(9.7%)、中集(9.0%)、中联(3.9%)、徐工(2.86%),呈战国割据的格局。

  面机械行业各子行业几乎都呈一家独大的格局。推土机部分,山推市占率75%,除2015、2016年短暂的下滑之外,一直稳坐市场第一,远远甩开其他企业。第二、三、四位的宣工、柳工、移山市占率整体稳定,预期变动较小,推土机市场强者恒强。压机部分,徐工独占鳌头,市占率接近30%,稳中有升。排在其后的厦工、柳工、山推的市占率在5%-15%之间波动,较为稳定。平地机部分,徐工依旧强势,市占率接近40%。卡特彼勒近年涨势可观,虽然目前市占仅为11%。

  过去由于保密和军工集团设置等原因,军工是一个高度垄断的行业。高度集中垄断的行业不利于竞争和军用技术民用化(即民)。美工产业主体就是民企,军工技术产业化快,非产有利于军民融合协同发展。长时间单一垄断的供给者容易形成卖方优势,单一供给体制不利于竞争和创新,不利于体现部队客户对军工装备的需求。军民融合战略将大幅推进民和民参军的发展,增加行业供给者,增加行业竞争。军民融合战略有利于打造一个需求导向和牵引的军工产业,并且利于民用先进技术保障,军用技术反哺工业部门,形成军民用协同发展良好局面。

  十大军工集团基本垄断国内军工行业。十大军工集团100%国家有所,包含了完整的国防军工体系,覆盖了陆、海、空、天、电、核六个领域,下属上市公司共计84家,部分上市公司已成长为细分行业龙头公司,如中航飞机是我国大中型军民用飞机的研制生产,中直股份是国内唯一直升机规模化生产的企业,航发动力是航空军用发动机主要企业。

  目前国内军用飞机制造产业大部分集中在中航工业集团和中国航发集团(航发集团由中航工业集团拆分而来)两家军工集团内部,火箭和大型导弹生产主要集中在航天科技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两者由原来的航天工业总公司拆分而来),海军采购的绝大部分军用舰船由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生产,陆军主战装备大部分由兵器工业集团生产,一部分陆军装备由兵器装备集团生产。可以看出大部分陆海空天军用装备都采购自几大军工集团,而且除了整机装备是由军工集团生产外,配套企业也都是军工集团内部单位,或者军工集团之间相互配套,军工行业形成了封闭的生态体系。目前民参军企业给军工集团进行机加工、零部件等外围配套,配套程度低,配套比例低,民参军企业的军工产值都不足整个军工装备产值的10%,与国外广泛分散的配套体系有很大差距。

  我工体制一定程度上参考了苏联体制,程度较低。长期以来,我国的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企业一直实行的是严格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无论是企业的组织、人事、还是企业的生产经营都采用的是严格的指。当前我国的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主要集中于十大军工集团内部,十大军工集团既是系统总承包商,也是主要的配套商,程度不高。这样军工集团内部大量高精尖的技术因为体制问题不能产业化,而先进的民用技术也因为门槛和体制原因不能及时为军所用。

  在这种严格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下,军工制造企业的生产经营完全是随着国家的指令进行的。一方面,在和平年代,因国际对常规军队武器装备的需求较少,削减军费支出时,就会造成大量的生产力过剩。另一方面,长时间单一垄断的供给者容易形成卖方优势,单一供给体制不利于竞争和创新,不利于体现部队客户对军工装备的需求。

  美国的军事工业企业根据其作用和规模分为系统主承包商、分系统/部件转包商和零部件/原材料供应商三个层次,传统武器装备研制呈现出“巨头总包垄断+众多配套”的格局,虽然总体单位不多,但配套企业数量众多,是一个程度较高的体制。

  一个大型武器系统研制生产计划的主承包商可能是一家大公司或由两至三家公司组成的承包组,而转包商和零部件供应商却可能多达上千家甚至上万家。在这些大型武器系统研制生产中,除了极少数项目主承包商及关键分系统承包商外,大部分的转包商和零部件、原材料供应商都是一般的民品企业或军民两用企业。例如美国的DDG-51舰计划涉及500多家转包商,每个转包商下面又有一大批供应商,该项目的一个转包商通用电气公司就有1200多家零件供应商。据统计,在以美国为首的世界工业发达国家的军事技术中,约85%采用的都是军民两用技术,纯军事技术仅占15%。

  Ø大型平台和系统的总装建造能力高度集中于几个军工巨头,如洛马、波音、通用动力、诺格、亨廷顿·英格尔斯、雷声、联合技术等,它们大都实现了跨行业经营,主要负责系统集成、平台总装,对下游供应链也有一定的掌控,但更多依靠其他公司提供配套。

  Ø在大型总包商之外,有大量分系统、零部件配套商,既有L-3、通用电气、霍尼韦尔这样的大企业,也有众多中小企业。在发动机、雷达、电子战系统、导弹、火炮等分系统领域,大量企业实现了车、船、飞机的跨行业配套。

  美国实行的是“军政协作,民为军用、以军带民”的国防建设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两头兼顾”的军民一体化发展模式。“军政协作”指的是,军民融合由国家顶层决策启动并监督,然后军政部门协同推动,营造一个有利于军民融合的政策和体制机制。“民为军用”指的是,要主动识别并获取民用领域中产生的高新技术,将它们同现役装备结合,推动武器装备的发展,并以此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保持美队的技术优势。“以军代民”指的是,美国通过对军事项目的巨额投入,带动国家竞争力和国民经济的增长,让国防建设成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美国在推行军民融合的过程中,不仅注重在新技术下利用民用高科技推动军事技术的发展,也注重利用军事技术发展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

  军民融合作为军工一部分,是重塑军工新格局的关键环节,现阶段我国也开始大力鼓励军民融合发展。2017年6月20日习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明确表示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是从国家发展和安全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应对复杂安全、赢得国家战略优势的重大举措。

  军民融合主要分为两方面:民参军和民。民参军引入民企参与军工产品生产,给传统军品生产企业压力,促使其提高自身竞争力,同时在国企内部新型号研制方面也开始引入竞争机制。在竞争的下,有利于相互提高技术水平,提高装备质量,减轻国家财政压力。民有利于军工国企积累的技术向民品市场,增大其市场空间,增加利润来补贴和发展军品业务,助力国民经济升级转型,建立军民一体化机制。美国建立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即是“军民融合”的一个典型,根据美国的研究表明,军民融合给美国每年节约300 亿美元,相当于其采办费总额的20%以上。

  通过借鉴美国国防工业军民高度融合的发展模式,我国国防科技术工业要想实现从单一武器供应商向平台型供应商转型,需要充分利用民用市场的资本、技术、市场,并通过推动。如下:

  Ø建立具有广泛社会基础的军工生产协作体系。引入外部竞争,动员和组织全社会的资源参与,在广泛吸收各种社会资源的基础上,建立“小核心、大协作,小企业、大社会”的军工生产协作体系,使重要作战系统和重大武器型号的非关键配套产品、其它零部件、原材料等能够实现市场化采购,以利用全社会的技术、资源优势,提高产品的高新技术含量,降低生产成本。

  Ø鼓励军工企业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军民两用高新技术的创新。在军民两用高新技术产业中,我工企业应重点提高信息安全、自然灾害应急、安全检查、边界安全、反恐防护等非传统安全领域的收入比重,因为这些技术领域集中体现了军民两用高新技术的优势,是典型的平时能够为国家提供安全应急服务,战时能为军队提供安全防护及武器系统等服务,易于实现平战快速转产的产业领域。军工企业加速非传统安全产业的发展,可以大大降低军品任务缩减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并可以巩固和提高国防工业基础能力。

  Ø充分利用现行国家鼓励非公有经济参与军工经济的政策,加快股份制和上市的步伐。进一步拓宽军工资产的融资渠道,大胆吸收非公资本,积极引进民间资本和外国投资,实现军工资本的投资主体多元化,提高军工企业的市场融资水平及证券化率,加快军工企业的规模化、集中化、跨越式发展的步伐。

  “民参军”呈井喷之势。根据国防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中民融合发展报告2016》显示,我国“民参军”推进如火如荼。截至2015年底,获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民口单位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二。《报告》还显示,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确立的100个大项目中,与军民融合相关的占40%左右。这标志着我民融合正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推进。根据Wind数据,61家A股涉及军民融合,覆盖20个子行业,总市值约9000亿。

  我们认为,军民融合战略将大幅推进民和民参军的发展,增加行业供给者,增加行业竞争,打造一个需求导向和牵引的军工产业,并且利于民用先进技术保障,军用技术反哺工业部门。投资如下:

  Ø民看好航空航天技术民用化,看好军民两用的军机产业链发展。中航飞机、中直股份、中航黑豹、洪都航空;核心配套企业:中航重机、中航机电、航发动力、中航电子、中航电测等。

  本证券研究报告来自于2017年8月22日发布的《行业集中度:格局重塑,以龙为首》。订阅人不应单独依靠本研究报告中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本平台不是华泰证券研究所订阅平台。相关观点或信息请以华泰证券平台为准。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本号内容仅面向华泰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号内容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若您并非华泰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取消关注本号,不再订阅、接收或使用本号中的内容。因本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烦请谅解!本号旨在沟通研究信息,交流研究经验,华泰证券不因任何订阅本号的行为而将订阅者视为华泰证券的客户。

  本号研究报告有关内容摘编自已经发布的研究报告的,若因对报告的摘编而产生歧义,应以报布当日的完整内容为准。如需了解详细内容,请具体参见华泰证券所发布的完整版报告。

  本号内容基于作者认为可靠的、已公开的信息编制,但作者对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也不对证券价格的涨跌或市场走势作确定性判断。本号所载的意见、评估及预测仅反映发布当日的观点和判断。在不同时期,华泰证券可能会发出与本号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

  在任何情况下,本号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客户私人投资。订阅人不应单独依靠本订阅号中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普通投资者若使用本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解读服务而对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进而造成投资损失。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号内容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华泰证券及作者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推荐:

  

关键词:scp分析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