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宏观经济> 文章内容

厉以宁:低碳化应该作为宏观调控的第五个目标

※发布时间:2017-8-21 17:59:52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2015网易经济学家年会今日在举行,本届主题是“重建生态”。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论坛上指出,应该把低碳化作为第五个宏观调控目标。

  厉以宁认为,过去宏观调控目标只有四个:充分就业、物价基本稳定、经济持续增长、国际收支平衡,所有的宏观经济学都是这四种目标,但今天社会已经认识到了,“低碳化”应该是第五个宏观调控目标,它和前四个一样重要,缺一不可,因为人们的观念、治理观念已经发生变化。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新常态”,新常态就是按经济规律办事。过去几年,在经济增长方面,我们是超高速增长,超高速增长不符合经济规律,也只能是暂时的现象,因为它带来的损失是惊人的。

  什么损失呢?第一就是资源过快耗竭;第二,生态遭到;第三,低效率;第四、产能过剩。但这些还不是主要的,最重要的是第五,错过了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的机会,机会是很难得的,当2008年之前全世界那些大国、强国都忙于技术创新和调整结构时,中国是一味的高增长,所以这是得不偿失的,今天转入新常态,就是要根据中国的需要改为中高速的增长,重在经济增长的质量,重在结构的调整。

  结构比P的总量更重要,我以前经常举例子,中国现在的P总量是全世界第二,但中国从结构方面讲,我们的高新技术产业,我们的能源,我们其它的各种制造品,都应该把重点转到结构调整上来,让高新技术产品占更大的比例。

  第二个问题,对出口和进口的看法需要调整,不是出口越多越好,过去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为了赚取外汇的目的,出口越多越好,出口和进口应该是基本平衡的,基本平衡的道理,你老出口,别的国家怎么办?这种贸易关系不能长久维持,所以既需要出口,也需要进口,这在当前的国际经济中,我们的观点需要转变,因为我们现在保留下来的还是计划时代的出口越多越好(的观念)。在这方面我们应该讲,外汇储备也不是越多越好,因为外汇储备主要是要用得好,用得好,外汇储备就好,如果不会用,就会带来很多问题,国内的货币流通量就增大了,你再进一步跟其它国家搞好关系就不容易了,因为出口越多,外汇储备就越多,这是第二个需要调整的观念。

  第三个问题,高就业未必和高投资有关系,这是过去长期的观念,觉得高就业就必须有高投资,高投资,然后才能从里出现就业的新岗位,这些看法渐渐不灵了,我在外面调查,很多厂现在正忙于投资,我问他们会增加多少人?他们说“一个人都不加,还要裁员”,一个都不加还裁员?这是怎么回事?因为用机器人啊,用新技术啊,还有,我们重在产品的质量,也重在人才的质量,人才质量这一方面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现有劳动力如果在技术创新以后、工厂设备跟进以后,还要再学习,如果他年纪大了就退了,不能另外安排了,他不适应新技术条件下的经济增长。所以,高投资未必高增长,这一点应该记住。

  那么我们靠什么增加就业呢?就业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一个重要的问题,适度投资,而适度投资就了结构问题,适度投资,比如扩大民间资本的投资,不一定都要国家投资,国有企业投资;第二,我们在投资中应该更多放在产能短缺的短板上,这方面要投资,还要为了长期的经济增长着想,为了环保工程着想,为了农业的现代化着想,应该要在这方面加大投资。还靠什么?刚才说了,既然靠民间资本,那就要靠政策把中等企业、小微企业调动起来,让更多的人能够来创造,自己创业,来建立中小微企业,就业问题就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解决,适度投资加上政策调整,不能一味的像过去一样,以为高投资才能带来高就业。

  第四个问题,高利率未必能够通货膨胀,高利率通货膨胀是有前提的,假定通货膨胀是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这时候高利率有用,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需求带动的通货膨胀会有,但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一样存在,假定是要素成本上升,假定供给不足,短缺部门没能跟上去,这种情况下高利率有什么用?高利率反而造成了企业的困难,而通货膨胀如果在成本推进的条件下,结构失衡的条件下发生,那唯一的办法是要降低利率,降低利率但要引导性的让供给短缺的部门转移,让它把结构调整搞得更好,这一点也是未来经济观念里一个新的观点。

  第五个问题,任何行业都要懂得,市场是可以创造的,市场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我们老讲要扩大国内消费,扩大国内消费要创造扩大国内消费的条件,假定产品都是十年一贯制,谁来买?不会有好结果的,所以一定要懂得创造市场,需求可以创造市场,供给一样可以创造市场,供给要用新产品来吸引人,新产品吸引人,人家就买了。为什么要发展旅游?为什么要发展文化产业?它都是在创造市场,创造市场这一点过去我们重视得不够,在这里,人才的重要性进一步被提出,因为有人才,营销要有人才,有了人才,管理就上升了,所有这些都告诉我们下一个阶段,教育投资的比重一定要增大,4%是经过很多年达到的,但4%的教育投资占P的比重是不够的,因为今后是人才的时代,是人才竞争的时代。

  第六个问题,一定要有“两个假设,三种调节”,首先我们看一个假设,“经济人假设”,在主流经济学中一直都是经济人假设,人都是从自利点出发,争取最大利润、最低成本、最大份额,这并不是错的,但已经不够了,今天应该是两种假设并存,“经济人假设+社会人假设”,为什么一定要谈社会人假设呢?因为人的投资有各种出发点,比如A、B两个地方都可以进行投资,但A的成本低、利润高,B是成本高但利润较少,经济人假设肯定会往A走,社会人假设就不一定了,人是社会的人,他投资B可能是出于各种考虑,B是我的故乡,我的出生地,我对这里有感情,为什么这里的经济还这么穷,就是利润少一点,我也要在这里投资;我当时在B生活过,当时人们都瞧不起我,觉得我没出息,现在我成功了,我就要在这里办个厂,让你们看看,出一口气;还有第三种情况,我过去在这里做过一些对不起人的事情,我心中感到很内疚,今天我有钱了,我就要在这里投资,赎我自己过去的错误,表示我已经改正了……有各种各样的可能,所以两种假设是并存的,在今后,这个问题将会越来越多。

  “三种调节”意思是什么?市场调节是第一种调节,非常重要,而且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调节是第二种调整,用一只有形的手调节,靠的是法律法规政策,而且调节是起着引领的作用,起着规划的作用。有没有第三种调节?肯定是有的,市场什么时候出现的?市场几千年前才有,原始解体时部落之间出现了商品交换,那调节就更晚了,可是人类生活这么多年,少说有几万年,在这么漫长的岁月中,没有市场就没有市场调节,没有就没有调节,但人类社会存活了下来,人类社会靠的是什么?靠力量来调节,是一种力量调节,所以这种情况下我们认识得很清楚,力量调节是第三种调节,没有市场调节,没有调节,它就是唯一的调节,有了市场,力量调节也不能丢,有了调节,同样需要来调节,市场调节是无形的,调节是有形的,力量调节道是无形却有形,道是有形又无形,因为它是靠自律,靠文化建设,靠乡规民约来实现的。我们说,自律是一种无形调节,如果是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社区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等等,这都是有形的,而第三种靠的是自律和文化调节以外的乡规民约,乡规民约既是有形又是无形,口头上存在,也可能写成了文字,总之,有了力量调节,我们的两个底线就出现了,一个是法律底线,大家在依国的学习过程中都了解到了,但另一个底线就是底线,人不能违律底线,也不能底线,所以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应该把这点看得更重要。

  下一个问题,资源配置效益,多年以来,我们所考察的主要是生产效率,生产效率经济学中很早就有了,研究投入产出比,如果投入不变,产出增加,效率提高了,如果投入变了而产出不变,投入低了,产出跟过去一样,效率也提高了,所以生产效率是重要的,但二次大战以后出现一种新的效率概念,资源配置效率,资源配置效率中,有一定的资源,你可以用A方式配置,最后产生N的效率,如果你换一种方式,用B方式配置,就可能产生N+1效率,效率提高了,重在资源配置,资源配置效率和生产效率是不一样的,生产效率着重在微观单位,而资源配置效率既适应微观,又特别适用于宏观经济,因为宏观经济中重要的就是把资源搞活,把资本搞活,现在国有企业这么多万亿的资产,如果老是这样下去,不,不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这个资源是浪费!这么多资源你不好生利用,而通过国有企业进一步,我们就看到资源配置机制了,我们就能够更好地使国有资本得到更大限度的利用。

  再下一个问题,一定要注意到产权激励制度,因为从理论上可以得到解释的,所有财富、所有利润是物质资本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共同创造的,哪个经济学家不承认这一点?物质资本投入还不够,还要有人力资本投入,但既然如此,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利润为物质资本投入者所有,而人力资本的投入者只能够从成本中的工资部分取得自己的报酬?利润他没份的,利润是物质资本投入供求的,人力资本的报酬,工资是从成本中开支,是从成本中的工资部分开支,这合理吗?这不合理的,所以产权激励制度就把人力资本的和物质资本投入都调动起来了,这对中国将来是有用的,我们技术创新一定要吸取国外的经验。乔布斯,比尔.盖茨这些人之所以取得成功,不只是他们本人聪明,本人能干,他们本人是聪明能干,更多的是他们的研发团队作出了成绩,他们用产权激励制度把他们凝聚在了一起,我们为什么不能在这方面找到突破口呢?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低碳化,我们把低碳化应该作为第五个宏观调控的目标,过去我们就四个:充分就业、物价基本稳定、经济持续增长、国际收支平衡,所有的宏观经济学都是这四种目标,但今天已经认识到了,“低碳化”应该是第五个宏观调控目标,它和前四个一样重要,缺一不可,因为人们的观念、治理观念已经发生变化了,30年前,当人们谈到时,当时谈的,首先是有毒气体不能排,污水不能排,有毒废渣不能排,关键在于“有毒”。低碳化概念出来以后就改变了,二氧化碳也没毒啊,但二氧化碳排放多了以后全球气候变暖,这怎么办?刚才美国前财政部长讲得好,如果海水都上升了,陆地都被淹掉了,海边都被淹掉了,一些国家都不能存在了,还不知道病毒会蔓延到什么程度呢,这些都是不可预料的,所以我们观念转变中一定要把低碳化作为新的目标之一来考察。

  推荐: